肺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病症,表现为咳嗽、咳痰,还会伴有胸痛、发烧。肺炎的病因常发生于劳倦过度,醉后当风等人体正气不足,表卫不固之时,感受风热之邪或风寒之邪,入里化热所致。引起肺炎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感染。
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六淫之邪,肺失宣畅,肃降失常,而致咳逆、气急、鼻煽、痰鸣等证。属中医“咳喘”范畴。
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,表卫不固,不能御邪于外,邪伤肺卫,风邪束表,卫气郁闭,而见恶寒发热;肺气壅闭,失于宣达而咳嗽;肺不布津,聚而为痰,伤于寒邪则为白稀痰,伤于热邪或寒邪化热则见白黏痰或黄痰。邪气阻滞肺络,可致胸痛,邪热内盛,灼伤肺络,可见咯血。若邪气过盛,正不胜邪,邪气入里,内传营血,甚则邪热内陷,逆传心包,可致真阴欲竭,阳气虚脱。
1、肺俞穴: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.5寸(2横指宽)处,左右各有一穴。功效:能理气宁心,散发肺脏之热,清肺止咳。
2、肾俞穴:位于背的中点,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处。功效:滋阴补肾
3、中府穴:位于胸前壁的外上方,云门穴下1寸。功效:通肺理气
4、天突:在颈部,当前正中线上,胸骨上窝中央。功效:宽胸理气、通利气道、降痰宣肺
5、膻中穴:位于胸部正中线上,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处。功效:宽胸理气,活血通络,清肺止咳,舒畅心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