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部分慢性胃炎的患者临床症状以胃痛、胃胀、纳少、食欲不振、呕吐、嗳气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突出表现。慢性胃炎这个病名在中医古籍中虽然没有,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,中医学的“胃脘痛”、“吐酸”、“痞满”、“嘈杂”等都可适用。
《素问·痹论篇》云:“饮食自倍,肠胃乃伤”,指出了饮食不节就会致脾胃受损。《脾胃论·脾胃虚实传变论》曰:“故夫饮食失节,寒温不适,脾胃乃伤……此所以病也”,系统地论述了饮食失节、七情内伤所致脾胃病的病理变化。
慢性胃炎的病位虽然在胃,但与肝脾两脏也是关系密切的,脾与胃互为表里,两者在生理上相辅相成,在病理上往往也相互影响。
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5寸。主治胃痛,呃逆,呕吐,反胃,以及急、慢性胃炎等。
为任脉穴,在脐上4寸。有温胃止呕、散寒止痛;和胃健脾,通降腑气的功效。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,因寒而致的呕吐、腹痛等。
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2寸。主治胃痛,腹胀,呕吐,反胃,肠鸣,泄泻,以及消化不良,急、慢性胃炎等。
在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。足三里穴既是胃的下合穴又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,通过调动胃腹之气,从而达到扶正祛邪、健脾和胃、降逆止呕的功效。
操作方法:
可以悬灸的方法,每天2-3个穴位,每穴灸15~20分钟。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调情志、节饮食、忌生冷油腻,2周为1疗程。